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王诗颖 摄影 李长宏 张必闻 朱丽萍 李丹 长沙报道
阅读的意义是什么?
是与万千有趣的灵魂相遇?是与世间最美的风景邂逅?是让内心更丰盈的旅途……
或许,我们一直在寻找答案。
▲11月13日,“阅读新时代 谱写新篇章”第二届岳麓书会在湖南开幕。
11月13日晚,在第二届岳麓书会的开幕式现场,陈晋、唐国强、唐浩明、宋淑霞、耿华军、王芳、柴立元、曲少杰等来自各行各业的专家学者,用自身经历体会与学养厚度,以“岳麓”为名,为我们分享了最美的答案。
陈晋:既有“胸中明月”,更有“实践天地”
“毛泽东终身喜欢读‘两本书’,一本有字之书,一本无字之书。”
何为“有字”?长期研究毛泽东思想的中国毛泽东诗词研究会会长、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原院务委员陈晋解释到,“毛主席逝世时,他的书房里留下了近10万册的书,仅《共产党宣言》就读了不下100遍,这些有字之书,每次读都有新的启发。”
▲陈晋分享。
而何为“无字”,“在战争中学习战争,就是读无字之书。”陈晋说,读无字之书,就是向大地学、人民学、实践学,去进行调查研究。“如果说读有字之书,有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远见,那么读无字之书,则可以直面价值,获取材料,取得经验。”
“在人生成长的道路上,无非是向上的生长,向下扎根。怎样才能够既向上生长,又向下扎根?”陈晋给出的答案是,要两条腿走路,只读一本书就是单脚蹦,蹦得很累,也蹦得不远。读两本书,就是两条腿走路,甚至可以飞起来,让思想有了深度和高度,有了厚度和硬度。
“毛泽东之所以行高于众,他是真正读懂了,读活了有字和无字这两本大书。他永远在书籍的海洋里游泳,永远在实践的道路上攀登。”陈晋说。
唐国强:表演到最后拼的是文化积淀
“文学即人学。”在国家一级演员、书法家、导演、中国电影表演艺术学会名誉会长、中广联演员委员会会长唐国强看来,作为演员,阅读名著可以提高认知能力,鉴赏水平,了解世界、了解角色,也了解自己。
纵观影视界,许多名导演和表演艺术家几乎都是站在文学家的肩膀上形成了自己的风格,贡献了杰出的影视佳作。
▲唐国强分享。
“演员通过角色剖析人性、展示人性,需要具备较高的文化修养和艺术造诣。”唐国强表示,所谓表演的张力,是演员对历史场景、人物性格理解不断上升,同时表演又是一个感觉的艺术、意境的艺术。
“每个演员的情况不近相同,都是‘我这一个’,所以要‘因性以练才’,激发联想能力,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和人物独特的细微末节。”在唐国强看来,细节的魅力是震撼的,往往是角色的点睛之笔。而演员孜孜追求的境界是:意料之外,又是情理之中,这种追求,要不断地下沉。
“我曾经说过,书卷气不是演出来的,是养出来的。”唐国强认为,演员表演水准拼到最后实际上拼的是文化积淀,体现的是一种人文的关怀与思考。而在读屏时代,唐国强依然希望能够对纸阅读和深阅读保持一份坚持,“纸质的深度阅读能极大提升思考能力,形成更为深沉的阅读交互感”。
唐浩明:我们有责任多懂一点湖湘文化
在著名出版家、作家、学者、岳麓书社顾问、湖南省作家协会名誉主席唐浩明看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之所以能传到今天,有两个重要的原因。
一个是几千年来得到很好的传承。这源于中华文化自身的力量。中华文化,以效法天道为其最高原则,以敦睦血亲为其切近起点,以健全人格为其坚固基础,以构建群体和谐为其根本目标。“因为此,它的生命力无比强大”。
而另一个是能不断创新。中华文化有着与时俱进的理念、日新又新的意识、海纳百川的胸怀,所以它的生命力万古长青。
▲唐浩明分享。
在长期与湖湘文化打交道的过程中,唐浩明也有了一个深刻的认识,那就是湖湘文化就是中华文化在湖湘地区的一种表现形式。“从宋代开始,它更是中华民族核心道统的传承。这一点,在近代表现得尤为鲜明突出。”
“湖湘文化在它的发展历史中,至少在三个节点上为中华文化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唐浩明介绍,第一个是战国末期以屈原《离骚》为代表的楚辞,与《诗经》双峰并峙,成为中国文学的源头。第二个是北宋中期,周敦颐的濂溪之学是程朱理学的源头。第三个是鸦片战争期间,魏源所提出的“师夷长技以制夷”的观点,则是近代思想界开眼看世界的第一声呐喊。
“作为湖南人,我们有责任多懂一点湖湘文化。”唐浩明表示,这不仅帮助我们了解湖南的历史,从而更好地定位今天的自我,建设好新时期的湖南;同时也就是在传承与创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唐浩明认为,只有充分研读了解、挖掘用好湖湘文化的时代价值,推动湖湘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才能更好地发挥湖南文源深、文脉广、文气足的独特优势,在新的时代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
宋淑霞:感受中华文明的生生不息
神秘、美丽、震撼……这或许是每一个从未到过敦煌的人对它的想象。敦煌研究院文化弘扬部副部长宋淑霞说:“敦煌既是艺术宝库,也是文化宝库。我们出版了大量的普及性著作,搭建起敦煌石窟与社会公众之间的桥梁。”
▲宋淑霞分享。
宋淑霞推荐了由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新书——《“画”中有话 敦煌石窟百讲》。“本书由敦煌研究院文化弘扬部资深讲解员所撰写,讲解员每天进出于洞窟,最了解洞窟内容,也最了解观众需求,能深入浅出地将敦煌石窟文物的价值传达给大家。”
“从历史价值、艺术价值、科技价值等多角度详尽解读了敦煌石窟艺术,它能够让众多敦煌文化爱好者零距离欣赏敦煌壁画,也能够让读者朋友在与敦煌石窟对话的过程中深切感受中华文明的生生不息和博大精深,增强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宋淑霞说。
耿华军:去阅读中国更大的山河
“我们从创立的第一天起,就决定做知识科普,我们看了国外非常棒的纪录片,我觉得中国也应该有这样的作品,所以我们就往这个目标努力。”在开幕式现场,“星球研究所”创始人耿华军讲述了自己打造《少年中国地理》的初衷,如今,《少年中国地理》已经印了两百多万册,受到很多人的欢迎。
▲耿华军分享。
由中南博集天卷和湖南科技出版社联合出版的《少年中国地理》,带领大家穿越6500万年、1万年、100年的中国,从宏大的地质构造、山脉变迁、壮美生灵等视角着手,聚焦流动的华夏大地,着眼于百年大国工程,了解中国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让我们看到一个朝气蓬勃的中国。”耿华军说。
“中国是全球高山最多的一个国家,还是一个万岛之国,同时也是哺乳生物物种最丰富的国家。”耿华军认为,作为炎黄子孙,我们需要好的中国地理科普,不仅要了解中国地理,同时要走进这片山川,用脚步去阅读中国更大的山河。
王芳:家长怎么给孩子选书?
“今天我从妈妈的角度,做一个阅读推广人,如何带孩子们阅读,如何给孩子们选书。”知名主持人、节目制作人、畅销书作家王芳认为,大家经常说全民阅读,但除了广度以外还要有深度,成年人要身体力行地去做。
▲王芳分享。
作为一名家长怎么给孩子选书?王芳认为,重要的有三类,“小学、中学把这三类书读好,读书量就够了。”第一类是文学类,第二是百科类,第三是推理类。这三大类都有适合不同年龄段孩子的图书。每个孩子从6岁开始一直到15岁是阅读的高峰,其中6到12岁是关键的关键。
同时,除了希望孩子们阅读,王芳也希望每一个成年人都拿起笔写字,而不是不停地看电脑。“一定要有做笔记的习惯。另外,带孩子阅读一定要有固定的时间。”而在王芳看来,更重要的是,不管什么年龄段的人,一定要拿出读书计划,身体力行,把阅读作为终身事业。
柴立元:把青春扎根“祖国最需要的地方”
“今天想和大家分享一本我很喜爱的书《最美的青春》。”中国工程院院士、冶金环境工程专家、中南大学副校长柴立元分享了书中的塞罕坝精神、塞罕坝信念给他带来的震撼与感动。
书中讲述了我国第一代塞罕坝林场建设者们在极端恶劣的环境下,把青春扎根“祖国最需要的地方”,通过艰苦卓绝的努力,成功将荒原变成林海的故事。“回想自己的科研工作,仿佛书中也在说着自己的故事。”柴立元说。
▲柴立元分享。
柴立元讲述起了自己的故事,没有试验场所,就搭棚子、搭彩条布;没有地方睡,就睡稻草铺;没有装备,就自己设计建造。
“我们铆着一股劲儿,从最难啃的硬骨头下手,将治污攻坚的红旗插遍祖国的大疆南北。无论是‘沙漠变林海’,还是‘废渣变青山’,我知道,有了塞罕坝精神,科技创新的梦想一定能够实现。”
人生的价值究竟是什么?在柴立元看来,人生的价值就是不断地探索、创新、奉献,无论是塞罕坝治理沙漠、科研团队治理污染,还是把长沙打造为全球研发中心城市,以及揭开太空的神秘,需要一代代人不懈努力、持续探索创新。
曲少杰:在阅读中寻找“宇宙”的答案
生命如何诞生?地球如何诞生?宇宙从何而来?遥远的光年之外是否存在像地球一样的生命家园?人类是宇宙中的孤儿吗……
▲曲少杰分享。
这些问题的答案在哪里?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总体设计部研究员、设计师曲少杰给出的回答是,在阅读中。
《文心雕龙》中这样讲道:“文之思也,其神远矣。”“思接千载”“视通万里”,曲少杰认为,把它引申一下可以这样理解:一篇好文章,一部好作品,巧妙的构思可以引领读者心驰神游,跨越时间与空间的局限。“这,也是阅读带给人们的乐趣。”曲少杰说。
从古人只能仰望星空,到现代航天员亲临太空,人类不断拓展着对宇宙的认知前沿。与此同时,航天科技创新带来的衍生产品以及连锁效应已经并且将更加深刻影响着人类命运共同体。曲少杰希望,“大家在阅读中为梦想插上科技的翅膀,在阅读中启迪无穷智慧,激发创新活力。
岳麓书香,湖湘万年。
几位嘉宾的精彩分享,让我们进一步感知了阅读的意义。或许,只有不断地认知“自我”和突破“可能性”,才是阅读带给我们的最美礼物。
来源:红网
作者:王诗颖 李长宏 张必闻 朱丽萍 李丹
编辑:李意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