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鹰
“随手街拍”已成为一种流行时尚,但未经允许的商拍引发的侵权纠纷日渐其多。一项对1333名受访者进行的调查显示,56.6%的受访者认为商业步行街“街拍”侵犯了他人的隐私权和肖像权;整治街拍、偷拍的侵权行为,70.9%的受访者建议平台设置侵犯隐私、肖像权的投诉入口,提升投诉反馈效率。(11月21日《中国青年报》)
作为一种街头文化活动,“街拍”现象在城市很常见,也引起了多种争议。我国法律规定,自然人的肖像权受法律保护,未经本人许可不得使用。不论侵权人是否用于商业目的,只要未经授权制作、使用、公开他人肖像,均可能构成侵权。如果路人明确要求拍摄者删除照片并阻止继续传播,而拍摄者拒绝的,则拍摄者需要承担侵犯肖像权的侵权责任。不过,在人人都有摄像头的时代,拍与被拍,都可能带来争端。因此,如何对“街拍”予以规范管理,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命题。此次调查中,受访者的多种意见值得重视。
58.2%的受访者建议平台设置更多内容审核环节,加强审核力度,这个建议值得倾听。根据《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第六条规定,网络信息内容生产者不得制作、发布侵害他人名誉、隐私和其他合法权益的违法信息;根据第九条规定,网络信息内容服务平台应当健全信息发布审核等制度。换言之,平台加强审核力度防止“街拍”侵权是责任所在。
29.3%的受访者建议限制商业街拍行为,对拍客发放街拍许可证,也有参考价值。“街拍”涉及营利活动,也容易造成侵权,发放街拍许可证有望对街头“乱拍”起到规范作用。而70.9%的受访者建议平台设置侵犯隐私、肖像权的投诉入口,则是遏制“街拍”侵权的有效措施,有助于为治理“乱拍”提供高效的治理渠道。
对被侵权者来说,当发现自己不知不觉被他人偷拍,且自己的照片还被他人上传至网络平台,第一反应往往就是如何及时制止自己的照片继续传播。这其中最高效的办法是向平台直接投诉,要求下架侵权照片。这就需要网络平台设置投诉入口,为“街拍”受害者投诉提供方便。
从平台角度来说,也需要借助举报来弥补审核管理漏洞。侵权照片之所以能够被拍摄者轻易上传,与平台信息发布审核工作不到位有关。因此,平台需要与公众形成良性互动,借助公众举报来完善自身管理工作,既要及时受理投诉解决侵权问题,又要根据投诉情况健全内部审核。
从监管角度看,有关部门应该督促平台设置投诉入口。《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第十六条规定,网络信息内容服务平台应当在显著位置设置便捷的投诉举报入口,公布投诉举报方式,及时受理处置公众投诉举报并反馈处理结果。也就是说,设置投诉入口是平台的责任,平台应积极落实这一要求。
从现实看,有的平台未设置投诉入口,有的平台投诉入口藏得深,有的是摆设。所谓摆设,是指投诉后没有及时反馈或者由机器人自动回复,这种回复不解决实际问题,既影响解决问题的效率,也影响到效果。因此,各个平台有必要对投诉举报环节进行完善,确保有专人受理举报,高效解决侵权问题。有关部门也要对平台投诉举报环节的服务质量进行监测,纠正不规范的举报受理机制。
来源:北京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