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武汉11月23日电(记者熊翔鹤)临近傍晚,湖北省武汉市汉商21世纪购物中心广场上人来人往,许多外卖小哥奔走其间。外卖骑手宋志武匆匆赶来,将电瓶车停在“阳小驿”户外工作者服务驿站前,拆卸、扫码、回收、取出、装载,换电动作一气呵成。
“趁晚高峰之前换一次电,不然等下忙起来可没空换了。”宋志武从十年前开始送外卖,风里来雨里去,给电瓶车充电,一直是让他头疼的问题。“充一次电满负荷差不多能跑4个小时,以前中午高峰期过后需要回家充电,充不了多久又要去跑晚高峰,为了方便我甚至买了两辆车换着骑。”
近年来,快递员、外卖员、网约车司机等新业态劳动者成为助力城市发展的重要力量。他们走街串巷,递送“人间烟火”,却遇到了不少难题,常常无处落脚、风餐露宿。
为了让劳动者们有个歇脚处,武汉市街头建起了多个爱心驿站。比如在汉阳区,百余个“阳小驿”户外工作者服务驿站,以“5分钟到达”为目标,进一步促进公共服务向基层延伸。驿站里面配有空调、冰箱、微波炉、饮水机、医药箱、充电设备等,有的还设洗澡间、烘干间,为劳动者们筑起休憩港湾,夏季送清凉、冬日送温暖。
外卖骑手宋志武在武汉市汉阳区的“阳小驿”户外工作者服务驿站为电瓶车换电。新华社记者 熊翔鹤 摄
“有了这家驿站以后,电瓶车换电就方便多了。订单少的时候休息下、给手机充电,我们外卖小哥也有了点归属感。”宋志武感慨道。
复制推广汉阳区“阳小驿”经验,今年7月,武汉召开全市深化实践活动推进会,在全市范围内作出明确部署,年内实现户外工作者驿站全覆盖,为全市户外工作者提供基本保障和个性化关爱服务。据了解,目前已建成户外工作者驿站641个。
武汉市武昌区杨园铁四院地铁站附近的户外工作者驿站。新华社记者 熊翔鹤 摄
记者来到武昌区杨园街道,看见路边的驿站由核酸检测亭改造而成,不大的空间里放着几张凳子,麻雀虽小,基础服务设施一应俱全,不时有环卫工人、城管队员、外卖小哥进来取水、休息。
“以前巡逻完了,夏天会在树下乘凉歇息,冬天没办法就只能扛着冻。现在好多了,累了可以过来歇歇脚、喝喝水。”在这里工作了十年的城管队员姚威说。
环卫工人在武汉市武昌区的户外工作者驿站歇息。新华社记者 熊翔鹤 摄
武汉市实践活动工作专班有关负责人表示,建设关键是因地制宜,结合实际情况和需求而建,确保驿站选址科学、各项服务务实管用。
多方力量纷纷加入、紧密配合,武汉“驿站朋友圈”不断扩大:市总工会把已有的爱心驿站整合升级成多批户外工作者驿站;市城管执法委采取租赁、联建、改建等方式,打造“驿站式”环卫工作间;江岸区组织动员各类市场主体加入“爱心商户联盟”,为户外工作者提供优惠商品和特色服务;完善驿站门禁小程序,24小时不打烊,夜间扫码登记即可进入……
寒冬将至,散落城市各处的爱心驿站带来了浓浓暖意。
来源: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