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记者:赵雯琪 每经编辑:刘雪梅
■行业属性:冷链物流
■估值/融资轮次:今年11月完成5亿元人民币A轮融资,成立三年融资总额超过10亿元
■核心竞争力:数字化、网络化、平台化
■未来关键词:出海、盈利、百亿营收、上市
时隔十年,物流老兵郑瑞祥再次站在了历史节点上。
十年前,他试图带领宅急送从传统项目物流转型为标准快递,在顺丰、通达系等快递新势力的冲击下寻找生存的可能性;如今,他和他创立仅三年的公司野心勃勃地想要颠覆现有冷链市场格局。
11月13日,冷链物流服务平台瑞云冷链宣布已在近日完成5亿元人民币A轮融资。成立3年,瑞云冷链获得4轮融资,融资总额超过10亿元,在当下的物流融资环境中实属不易。不过冷链市场正在吸引资本的更多注意——这也是今年冷链赛道官宣的第三起融资事件。
在融资官宣前夕,瑞云冷链创始人兼CEO郑瑞祥接受了《每日经济新闻》“对话未来商业”栏目专访。在物流领域摸爬滚打20年,郑瑞祥是圈子里为人所熟知的“老郑”,除了那段业内熟知的“临危受命”往事,郑瑞祥还曾作为京东副总裁,为京东冷链业务奠定了基础。
“当下的冷链市场更像10年前快递行业的整合窗口期,参考普货物流的网络化、平台化、数字化经验,冷链物流正迎来最好的创业时期。”郑瑞祥向记者表示。
整合就意味着机遇,过去10年,快递、公路货运先后经历了市场整合,冲破了旧的物流格局,顺丰、通达系以及满帮、货拉拉这样的上市公司脱颖而出,当资本和市场关注度又重新落在了这个“高冷”的赛道,郑瑞祥自然不甘示弱。(点击直达专题:对话未来商业|记录、预见、让未来发生)
20年物流老兵“从0起步”
从业超过20年,郑瑞祥的职业生涯关键词一直围绕着“转型”二字。在宅急送,他经历了项目物流向全国网络的转型;在京东冷链,他经历了电商平台对物流市场数字化的倒逼转型。
因此,当冷链物流市场出现了久违的转型机遇,郑瑞祥无法控制自己的激动心情,毅然决定自己创业,创立一家平台型公司,颠覆冷链行业原有的小、散、乱的市场格局。
这个转型机遇来自于消费市场的变化。近两年来,生鲜电商平台的发展进一步带动了冷链物流行业发展提速。随着生鲜电商市场的不断扩大和技术的不断进步,数字冷链平台将会成为一个越来越重要的领域。未来几年内,数字冷链平台的市场规模有望进一步扩大。
“冷链物流行业的核心痛点是服务标准化与企业降本增效问题。数字化改革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智能化数字化的应用能够有效地解决定价问题,提高平台交易效率。”郑瑞祥表示。
2020年5月,郑瑞祥成立冷链数字化平台瑞云冷链,公司成立半年,专注于冷链市场运力服务的交易平台和履约平台冷运宝上线,2022年,冷运通,这是一个数智化服务平台,为冷链园区、冷链货主、冷链物流企业提供数智化的SaaS管理产品。
除了平台之外,瑞云冷链用三年时间搭建起了一张全国化冷链零担网络,官方资料显示,瑞云冷链现在拥有33个转运中心+118条干线+5500条产品线路,覆盖了全国215个地级市、1600多个区县。其平台型业务规模达到2000+单/天,零担业务规模达到1000+吨/天。
简单来说,瑞云冷链就像冷链物流中的满帮,不过不同于满帮用平台连接零散运力,瑞云冷链主要通过无车承运模式完成客户的冷链配送需求。
据郑瑞祥透露,公司的行业渗透率已经达到40%。“冷链物流不缺车,缺的是效率,瑞云冷链核心是解决返程配载问题,提高司机收入,因此发展速度很快。”郑瑞祥表示。此外,这两年来,生鲜平台和预制菜的发展,也为冷链物流带来了新一轮需求高峰。郑瑞祥透露,今年平台上50%的增长来自于预制菜的运输。
三年下来,瑞云冷链在数据上有了一定的沉淀,并在今年年初搭建了算法模型,围绕定价做了匹配,输出一些价格标准,推出每月价格指数来为行业提供参考,数字化标准方面走出了重要一步。
“在我们公司最重要的就是研发团队,目前公司500多人中研发团队就有100人。”郑瑞祥透露。
总结这三年能迅速实现起网并推出自己的核心产品,郑瑞祥认为,首先靠的是专业和专注,其次靠的是商业模式创新,这个创新来源于他长期浸淫物流行业中对行业趋势的认知和思考。
“这个赛道已经到了精耕细作的阶段了,‘剩’者为王。”郑瑞祥说。
冷链市场将迎“黄金10年”整合窗口期
在获得天使轮投资时,或许投资人是看中“老郑”的个人经历和他在物流领域的经验,不过这两年来,越来越多投资人开始对这个人的创业项目背后蕴藏的巨大机遇和成长空间感兴趣了。
本轮联合领投瑞云资本的贵州中垦基金项目负责人表示,伴随着消费者意识的改变、B端客户连锁化程度的提升及下沉范围的扩大、供应链渠道的变化尤其是生鲜电商的发展以及政策端的持续支持。“我们判断中国冷链物流行业迎来了结构性的发展机遇。”该项目负责人表示。
公开资料显示,瑞云冷链成立三年来已经获得四轮融资,融资金额超过10亿元。郑瑞祥也提到,在当下的融资环境下,能够保持这样的融资节奏确实不容易。而在最新的一轮融资中,郑瑞祥和资本接触了半年时间即敲定了投资。
“投资人认为这个赛道是有空间的,中国冷链目前小散乱、碎片化的情况,存在很大的整合机会,就像10年前看中国快递赛道也是小散乱的,现在冷链物流相当于10年前快递市场的窗口期。”郑瑞祥表示。
不过他也提到,在当下的融资环境,相比于商业模式和未来的成长性,资本更看重企业的盈利能力,这就需要公司用最快的时间验证需求和模型,短时间实现盈利。
一直以来,冷链市场不乏创业者探索,但是其专业性和重资产模式加剧了创业的难度和对资金的要求。但是冷链市场并非蛮荒之地,这些年来,早有巨头布局的身影。
早在2014年9月,顺丰便推出“冷运”品牌,基于自身全国布局的网络资源、车辆仓储资源、充沛的资金及优良的品牌,同时加上合资公司新夏晖提供冷链和多温度食品分发技术的助力,使得顺丰在冷链物流行业中游刃有余。据财报数据,顺丰冷运及医药业务在2022年实现不含税营业收入86.1亿元,同比增长10.4%。
与此同时,京东物流也在2014年开始打造冷链物流体系,时至今日,京东冷链已经壮大成为具备冷链云仓网、冷链运输网、冷链宅配网“三位一体”的综合型冷链服务供应商。
除此之外,平台型企业也在探索冷链物流的更多可能性。2020年,物联网SaaS公司G7与日本丸红株式会社在智能挂车的基础上进行了冷链市场专属合作,合资成立“天津吉红融资租赁有限公司”,专注冷链车队资产服务。
满帮和货拉拉也在2021年先后从原有的普货业务延伸至冷链物流业务。今年6月15日,数字冷链平台“运满满冷运”宣布完成B轮数亿元的融资,而这已经是其半年内的第二轮融资。
在巨头的夹缝中成长,瑞云冷链也不可避免面临着竞争压力。对此,郑瑞祥表示,竞争是不可避免的,“整体来说大家商业逻辑一定都是一样的,平台型企业首先要创造价值,中国冷链物流交付成本高,需要通过数字化提高供给端的效率。”他表示。
中物联冷链委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冷链市场规模已达5000亿元。不过,目前30%的渗透率与发达国家80%-90%的渗透率相比,还有较大空间。
对此,郑瑞祥提到,冷链市场已经进入整合的黄金时代,未来3-5年会出现头部企业。“这个市场足够容纳几家千亿市值、千亿规模的巨头,未来龙头企业会有两种类型,一种是网络型的,一种是平台型。”他表示。
未来三年:盈利、出海、上市
当前我国冷链食品需求保持旺盛、基建投资力度维持平稳、冷链物流体系逐步完善、冷链企业迈向精细化发展、冷链物流技术水平不断提高。
郑瑞祥总结,2023年瑞云将坚持网络开放战略,通过同行加盟全年目标完成300个区域网络布局,全年新增投入5000万资金,加快提升转运能力、线路能力及末端服务的差异化竞争优势。
在郑瑞祥看来,过去3年是瑞云的基础之年,瑞云完成了商业模式的创新与整体从0到1的探索。
据郑瑞祥透露,在过去三年,瑞云冷链实现每年收入增长超过100%,第一年营收2.1亿元,第二年营收6亿元,第三年已经达到了12亿元,按照他的计划,公司将在明年实现盈利,而在盈利目标实现后,公司将启动IPO计划。
经过前期的投入,郑瑞祥认为,未来3年,瑞云将步入发展的快车道。“我们将坚持网络化、数字化的发展方向和模式,坚持以客户和用户的价值为导向,坚持‘网络’和‘平台’两个底盘能力的建设,实现百亿营收和出海东南亚两大战略目标落地。“郑瑞祥表示。
此外,郑瑞祥向记者透露,瑞云冷链将在今年年底在泰国成立分公司,探索东南亚冷链物流市场。“泰国的冷链物流市场非常分散,有着非常大的整合空间,同时在中泰贸易带动下,生鲜配送需求旺盛。“我们和投资方今年年初就在谋划这件事了。”郑瑞祥表示。
或许是缺少了一些时机和时运,过去十来年,当普货物流在数字化变革下频频诞生独角兽和上市公司之时,冷链物流市场却很难掀起水花,创业者前赴后继,却没有跑出来真正的头部企业。
在郑瑞祥看来,某种程度上这也是行业发展的阶段问题,冷链市场沉淀需要更长的时间。此外,冷链市场的人才沉淀和数字化水平远远不够,同时消费者对于食品安全的意识以及政府层面的监管力度没有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
如今时机已到,钱到人到,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正式打响。
每日经济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