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季节性需求回升、制造业边际改善等多重因素影响,发达经济体市场需求在三季度出现改善迹象。不过,由于面临利率持续高企、通胀黏性增强、消费者信心不足等压力,其需求改善程度有限,且面临进一步萎缩的风险。
据海关总署数据,9月我国对主要贸易伙伴的出口降幅出现不同程度收窄,其中对日本、欧盟、韩国、美国发达经济体的出口同比降幅分别较8月收窄14.1个、8.7个、8.1个和0.5个百分点。有分析指出,多重因素推动发达经济体市场需求改善。一方面,三季度通常是欧美市场圣诞用品的销售旺季,季节性需求带动了部分出口回升,这在轻工制品出口数据中得到部分反映。另一方面,随着欧美等发达经济体货币紧缩步调放缓,其制造业情况略有好转,美国9月制造业PMI环比回升、欧元区9月制造业PMI降幅减少,生产需求有所回升,由此带动了机电产品出口。此外,基数效应也成为影响降幅减少的因素之一。
不过,发达经济体市场需求恢复仍面临困难。世界贸易组织(WTO)在10月初发布的报告中,将今年全球商品贸易量增速从此前预测的1.7%大幅下调到0.8%。有分析指出,美国和欧元区持续的高通胀以及随之而来的货币政策持续收紧,给发达经济体带来了经济增长前景暗淡、制造业疲弱、消费者信心不足等诸多问题,由此引起的需求疲软仍将继续拖累贸易复苏。
利率高企冲击企业生产和居民消费,对经济活动的抑制作用正在显现。在欧洲,企业的信贷需求仍在减弱,向家庭发放的住房贷款数量也在下降。欧元区9月消费者信心指数终值降至-17.8。专家分析,过去两年购买力的下降很可能会促使家庭推迟消费,“需要几年时间才能恢复到2021年的生活水平”。美国10月密歇根大学消费者信心指数初值为63,较预期值67.2、前值68.1均出现明显下滑。美国消费者越来越多地担心食品和油价居高不下带来的生活水平下降,还面临借贷成本上升,对劳动力市场及个人财务状况的看法也出现恶化。
通胀黏性增强的问题突出。全球大部分地区的通胀并没有完全得到控制,而原油价格在地缘因素的刺激下持续上涨,加剧了对更大通胀的担忧。主要经济体核心通胀下降依然缓慢,美、欧、日、加、韩等国核心通胀回落速度呈现递减态势。有分析指出,“在地缘风险上升、全球产业链碎片化的背景下,通胀不确定性大幅增加”。
目前,发达经济体央行正逐渐形成共识,即“在通货膨胀得到控制之前,有必要维持高利率”。这种做法能否降低通胀尚待观察,但无疑会增加发达经济体面临的经济风险。欧洲央行行长拉加德在9月中下旬多次表示,欧元区目前正经历“困难时期”,近期指标显示欧元区第三季度将进一步疲软。在大西洋的另一边,尽管美国极力营造烘托“经济即将软着陆”的氛围,但在高利率条件下,财政赤字在2023财年飙升23%、美债市场动荡、政府停摆危机持续等因素随时可能给美国经济带来不小的麻烦。
还要看到,美欧推行“脱钩”“去风险”,将政治意愿强加于经济活动之上的做法,已对经济运行产生较大扰动,全球商品贸易碎片化就是其严重后果之一。如中间品在世界贸易中的份额在2023年上半年降至48.5%,而过去3年的平均份额为51.0%。这反映出全球供应链受到的冲击不小。在经济和政治等多重因素作用下,发达经济体市场需求明显回暖恐怕并非易事。(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连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