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财经11月6日讯(记者李冰岩)近年来,随着能源转型战略持续推进,中国光伏产业飞速发展。
国家能源局披露的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新增光伏装机8741万千瓦,同比增长59%,其中分布式光伏新增5111.4万千瓦,占比58%;地面光伏电站3629.4万千瓦,占比42%。
如此高的增速,固然意味着中国光伏产业步入壮年,但随着新型电池技术逐步落地,光伏行业也乱象丛生。
记者发现,TOPCon等新产品尚未有统一的检验标准,不同机构检测的功率存在一定偏差。这可能会给下游的企业带来巨大的损失,不利于产业健康发展。
因此,未来光伏企业如果想要持续给下游客户创造正向的价值,那么就需要抛弃一些有“水分”的检验机构,从严落实检验标准。
光伏新产品虚标功率问题普遍存在
随着上游供应链技术逐步成熟,目前中国光伏产业正迎来组件技术迭代期。
中国光伏行业协会披露的数据显示,2020年-2023年,在上海光伏展发布的N型组件产品占比从7.4%上涨至90%以上,快速发展也存在行业标准和产品质量参差不齐。
由于N型组件具备效率高、发电量高等优势,全面铺开后,确实有助于光伏产业迈上新的台阶。但值得注意的是,由于TOPCon、HJT、钙钛矿等技术近几年才逐步落地,行业尚未确立统一的检验标准,不同的检测设备和检测方法都可能使检测结果出现偏差。
事实上,目前光伏行业普遍存在组件功率虚高的现象。近期,中国计量院巡标发现,部分光伏厂商对N型光伏组件功率数据标定的虚高值最高可达近14W。
按当前1.2元/瓦左右的价格测算,光伏下游的消费者要为14W的测试误差额外付出17元/每块的费用,再加上高估发电量带来的投资成本上涨、收益下降,消费者的隐形成本更高。
图源:PV Tech
目前,各行各业都在积极“追光”,在我国,尤其央国企更是光伏招标的主力。PV Tech统计的数据显示,2023年上半年,国家电投、国家能源集团、中国华能等央国企光伏组件集采及分散项目组件招标总规模超156GW。
以某装机规模为100MW的项目为例,其大约需要17.2块光伏组件。按平均每块组件功率虚标5-10W计,企业需要为不存在的功率额外付出一百到二百万元。
因此,光伏组件功率虚高的问题,意味着企业需要为虚标的组件功率付出更高的成本,甚至存在国有资产流失的风险。
粗看起来,光伏组件功率虚标是因为行业标准尚未统一,检测设备和检测方法存在差异造成的偶然现象,但有相关业内人士表示,这很大程度上或是部分第三方检测机构和光伏企业“逐利”的结果。
由于光伏组件的售价与功率成正相关,“调高”低功率组件的功率后,上游光伏企业就可以攫取更多的利润,有很强的积极性。
如果尚处PERC时代,行业检测标准已经高度成熟,各检测机构之间的偏差很小,那么上游光伏企业就很难“调高”低功率组件的功率。而到了N型组件时代,行业尚未确立统一的标准,不同检测机构的测试结果存在较大偏差,上游光伏企业自然偏向于选择测试结果较高的检测机构。
与此同时,正因为上游光伏企业有上述利益诉求,部分二线的检测机构为了扩大市场影响力,为部分追求“高功率”的光伏企业大开方便之门。
中国光伏产业若要稳健发展 必须从严落实标准
组件功率虚标,不仅仅会损伤下游客户,尤其是央国企的利益,更可能引发“劣币驱逐良币”效应,进而阻碍中国光伏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低功率组件的功率被调高后,组件总体价格也会随之上涨,但光伏企业的成本并没有增加,面对竞争时,这些企业就拥有较大的让利空间。
国际能源网统计的数据显示,2022年,某光伏企业中标112个项目,确定中标容量18.69GW,最低价中标项目投标价仅为1.8元/W。作为对比,隆基股份中标68个项目,确定中标容量16.73GW,最低价中标项目投标单价为1.85元/W;晶澳科技中标95个项目,确定中标容量13.78GW,最低价中标项目最低价中标项目投标单价为1.827元/W。
产品稀缺的背景下,虚标组件功率的战略或许可以快速抢占市场,但目前中国光伏产业已经步入产能过剩的下行周期,从卖方市场转向了买方市场,采用不当竞争手段但无法给客户提供实际价值的产品,终将在这一轮行业的大浪淘沙中淘汰出局。
从更高层面来看,光伏组件功率虚标问题不光严重损害了光伏市场下游客户的利益,也威胁着中国光伏产业在世界的范围内的影响力与名誉。
目前中国光伏组件出货量全球占比95+%,随着世界各国对光伏组件的需求逐步走高,中国光伏产业的影响力还有可能进一步拓宽。但光伏组件功率虚标问题屡现,可能会让海外市场的消费者谨慎看待中国光伏组件,削弱中国光伏产业的威信。
值得关注的是,面对功率虚标乱象,已经有相关行业租住开始行动,从严落实检测标准。2023年10月24日,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发布关于征集《光伏组件功率规范诚信标定和溯源自律公约》签订单位的通知,要求签署单位自愿加入并自觉遵守《公约》,严格自律,接受监督。
可以预见的是,在有责任的企业的领导下,中国光伏产业将确立严苛的检测规范,重扶行业回到发展的正确轨道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