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PRI签署方!今年的ESG报告准备好了吗?
2023年1月,联合国负责任投资原则组织(UNPRI)发布2023年报告框架更新文件,并明确全年的报告时间线。
相较于往年的报告框架,UNPRI官网上描述本次改版重点为mission-led(以ESG任务为导向)和signatory-centric(以签署方为中心)。
新版报告框架最大的变化体现在哪里?
5月填报期即将到来,中国签署方在完成PRI ESG报告时有什么重点注意事项?
如何将系统方法论和任务清单有机结合,更好对接国际ESG话语体系?
方兴未艾的ESG资管市场2023年会有什么新发展动向?
全景ESG邀请鼎力可持续ESG研究部负责人李奕熹,为机构投资者答疑解惑。
ESG金句:
UNPRI全球签署方增长迅速,全球与中国签署方组成结构异同。
比起超额收益,ESG投资更是一种风险管理工具。
UNPRI新版ESG框架降低整体信息颗粒度,新增气候相关信息细节。
市场尚缺乏统一监管标准,ESG投资市场出现多元产品类型是正常现象。
优秀的ESG资管产品需有科学的方法论和完善的信披机制。
嘉宾介绍
李奕熹,毕业于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金融硕士研究生,CFA持证人,负责公司ESG相关咨询与产品设计,为金融机构提供ESG投资咨询与研究服务,并主持开展ESG披露标准与监管法律法规研究,建立中国企业ESG评价体系。
曾为多家国内头部资管机构提供ESG体系建设、实践培训和战略发展建议,帮助投资机构定制开发ESG投资工具。
以下为对话全文:
UNPRI全球签署方增长迅速
全景:请用比较通俗的语言跟我们科普一下什么是UNPRI。李奕熹:UNPRI全称是联合国责任投资原则组织,是联合国前任秘书长科菲o安南在2006年正式发起的项目,宗旨是帮助社会上各个利益相关方去认识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问题,也就是我们很熟悉的ESG问题对于投资价值的影响。UNPRI致力于通过鼓励各方采纳责任投资原则,去完善治理诚信和问责机制,并通过解决影响金融市场运作等方面的障碍,建立一个可持续的全球金融系统。从事ESG投资相关业务的机构可以通过提交申请成为UNPRI签署方。成为签署方后,需要遵守UNPRI提出的6项责任投资原则,同时也会获得UNPRI提供的资源支持,包括知识培训,还有一些社区网络等,从而更好地落实ESG投资行为,把ESG纳入到投资决策中。
UNPRI签署方规模增长非常迅速。截止到2023年2月份,全球UNPRI的签署方一共有5400多家机构,超过120万亿资产。国内一共有216家机构,大陆地区129家,香港地区87家。有这样一个签署方规模,UNPRI实质上可以说是全球在ESG投资方面影响力最大的组织或是倡议之一。我们鼎力也是致力于给金融机构去提供全面的 ESG投融资研究,还有数据支持的服务提供商。我们也有很多的合作伙伴跟客户本身就是UNPRI的签署方,成为UNPRI的签署方,也是他们去开展ESG投资的很大的一块动力来源。
UNPRI签署方可以分成三类,分别是资产所有者、资产管理者,还有服务机构。资产所有所有者是整个投资链条上提供资金的一方。他们的需求能够大力地驱动整个投资链条乃至整个资本市场去关注ESG因素。随着越来越多大型的、有影响力的资产所有者加入和关注UNPRI,资管机构未来在接受投资委托的时候,会受到ESG方面的考察。而这些考察也会更多结合UNPRI的原则和方法论进行。这个也是越来越多的投资机构重视UNPRI动态的原因。UNPRI对签署方有一个类似于年度报告这样的管理机制。这个报告中会要求签署方对ESG投资实践情况强制对外公开披露,这个也使得很广泛的利益相关方,就是大众也很容易了解到所有UNPRI签署方是怎么开展ESG投资的,所以绝大多数签署方都会很重视这个报告,这个也是UNPRI作为一个影响力这么大的国际组织,它去促进整个资本市场营业区投资领域的诚信透明,推动ESG去实践的一个重要方法。
中国机构签署UNPRI三大驱动力
全景:您刚在分享中提到,近年来国际上签署UNPRI机构增长非常快,在中国同样也有这样的情况。背后的驱动力是什么呢?李奕熹:UNPRI在全球范围是一个影响力非常大的ESG投资国际倡议,所以我们认为就是机构签署UNPRI实质上反映的是这个机构有比较强烈的需求要去开展ESG投资,以及向市场去展现自己ESG投资的雄心。我们在探讨UNPRI签署机构数量快速增长的时候,本质认为是在探讨ESG投资这个事情。
对于中国投资机构来说,背后驱动力分成三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源于资产所有者的需求传导的,特别是境外的资产所有者。UNPRI签署方里有不少的比例是国际上的大型的资产所有者。境外还有一些法律法规,比如说欧盟可持续信息披露条例SFDR的发布与生效,促使当地的资产所有者和资管机构,对合作机构开展ESG投资的诉求。国内的投资机构如果想要去扩展海外业务,ESG投资会成为一个必然被考核的点,从而成为一定要去做的事情。成为签署方天然意味着我们已经做好开展ESG投资实践的准备,它对于国际市场来说是一个信号,同时对我们投资机构内部也是一个契机或是压力,去重视ESG投资这件事情。第二个方面就是监管导向。不管是不是有兴趣拓展海外业务,对于国内的投资机构来说都是适用的。我认为引起国内机构重视UNPRI的一个关键时间点是我国双碳目标的提出。我们自己的研究团队也发现,在2020年双碳目标提出之前,大陆地区UNPRI签署方数量总共也就40多家。双碳目标提出后,国内UNPRI签署方数量激增,涨幅非常大。在2021年底达到81家,2022年底达到123家,每年都会有超过40家新增的签署方。双碳目标使得很多原本不熟悉、不了解ESG投资的机构,以此为契机,借由国内一系列双碳顶层文件的出台,了解到什么是绿色投资,什么是可持续投资。同时很多的政策文件也会引导金融机构去关注新能源、绿色环保、新材料这些赛道的投资机遇。这些绿色投资主题其实跟ESG主题投资本质是相通的。最后一个方面其实就是市场导向。随着越来越多的国际跟国内的同行都开展了这样的ESG投资工作,包括国内整体的监管环境等综合因素驱动,为了跟上整个行业的步伐,很多投资机构也会被动去关注去投资,并且考虑到UNPRI的影响力和国际地位,他们可能也会考虑成为UNPRI签署方。
中外UNPRI签署方为何组成结构异同?
全景:从全球范围内来看,UNPRI签署机构的资产所有者比例远大于咨询机构,而在中国这个比例是相反的。为什么会存在这样的现象?未来趋势会怎么变化?
李奕熹:这是个特别好的问题。不同类别签署方比例在中外的差别,其实应当是ESG发展阶段不同造成的。我们也可以分几个不同的角度去解释。先说监管规则。在ESG比较发达的国家,其实监管者可以通过有效立法,还有规则制定去要求资产所有者,把一些具有公共资产属性的资金引导到ESG效益更高的领域。我们国家虽然ESG实践现在是高速探索的一个阶段,但总体来说我们的ESG生态环境是比较稚嫩的,就是不太能够支持监管方,现在立刻对资产所有者提出很严格的、很强制的ESG要求,就是我们的政策监管不能过分超前于ESG。市场中各个主体的能力,需要一个时间去互相促进。另外在国际上其实有很多把ESG纳入信托责任的趋势,从软性或者硬性的角度会要求投资行为考虑一些ESG因素。我们国家目前是没有这样直接明确约束的。对于本身不是很成熟的市场来说,很多资产所有者也不明确ESG跟我的投资绩效有什么必然的关系,这一定程度上会限制他们采取更主动的ESG投资方法。
第二个角度是市场观念。资产所有者ESG观念尚欠缺,很难找到合适的投资标的,也会受限于其他市场主体。我们在服务的时候也接触一些资产所有者客户,认为ESG议题可能没办法为投资决策增值,就不是那么认可这个概念。他们委托管理资产的机构,会因为受到短期收益或管理规模考核的影响,暂时不考虑ESG这个事情。如果他们直接投资的话,企业标的也可能因为对ESG的管理认知起步晚,实践披露水平很难达到投资者要求。这些因素会导致资产所有者能选择的ESG金融产品比较少,而且不是特别规范。资产所有者在开展ESG投资时,可能会觉得如果对市场提出ESG投资要求太严格的话,就没有合适的资金投向了。但是如果要求太松的话,ESG投资就是非常流于表面的行为,操上其实会带来很多困难。
引申到第三个方面是关于能力建设上。我们的资产管理机构目前跟国际先进市场的表现是有差距的,这会反过来制约资产所有者,现阶段去考虑我要不要比如说通过签署UNPRI或其他方式去进行很实质性的ESG投资。同时我们很多资管机构在做ESG决策时,能力是有所欠缺的,有些机构对于制定ESG投资必要流程体系,还有人力成本会感到很担忧。另外就是外部主体的能力不足。比如市场上ESG数据的覆盖度和质量都是有待提高的,这会增加量化ESG投资绩效的难度,使得很多投资机构即使想研究ESG投资,也没有足够的信息来支撑,衡量ESG因素是不是带来了一些绩效,是不是做出了贡献,这些原因会从能力建设的角度影响资管机构的ESG投资的实力发展,也会反过来制约资产所有者去用ESG因素考量资管机构,因为可能考量的结果是拉不开差距的,或者只有很少数的资管机构可以通过一些很严格的筛选,这个结果其实是不利于ESG投资在咱们市场上整体的发展的。但是令人比较高兴的是相对来说服务机构签署的比例更高,其实体现的是ESG理念在国内市场上激起了很大的水花,市场对于ESG服务跟数据的需求非常的明显。服务机构本身可以在能力支持、价值倡导上有很丰富、很有机的动能,能够引起整个市场共鸣,提升整个资本市场对ESG价值的认识。长远来说,我们也可以展望国内ESG的发展阶段,会跟监管规则、认知普及、能力建设相辅相成,形成螺旋式上升的这么一个局面。他们会共同促进规范资产所有者,从资金源头把ESG价值注入到金融体系和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大家都可能会很积极的去关注跟加入像UNPRI或者是其他国际ESG倡议,我们也会预期对于资金链下游的资产管理者,还有外部服务机构的能力要求会进一步提高。总体来说,我们认为国内的三类签署方的比例慢慢的是会向全球的结构靠近的。
UNPRI新版ESG框架降低整体信息颗粒度全景:今年5月份,UNPRI签署方都要提交新版ESG报告。UNPRI官网上提到这份改版框架有两个重心:mission-led和signatory-centric。请问新框架在这两个理念影响下,会有什么新的影响和变化?
李奕熹:UNPRI上一个版本其实是两年前的版本,共有11个模块,然后这个模块大致是开展ESG管理的通常逻辑,就是各类ESG投资具体的工作,比如说投前的研究尽调、投后的尽责管理、ESG披露,就是每一个具体的任务或者具体的工作都会有一些考核。但考核在每个模块当中分布都是很松散的,然后在新的版本中一共有12个填报模块。逻辑顺序跟以往基本是一致的,但是模块之间的内容进行了挪动和重组,我们认为这一次改版,mission-led主要体现在各个模块之间的结构变化跟考核重点做了精简。首先是各个模块之间的结构变化,它其实使得我们刚才提到的ESG各项工作,以更集中的形式进行呈现和考核,方便签署方对每一项具体工作进行填报和管理。我举个非常具体的例子。旧版的政策模块,就我们以前叫做IPS模块,考察了投后的积极所有权政策制定,同时在股票跟固收模块也分别考察了积极所有权的具体实践形式,比如说股东大会投票,跟企业的沟通参与等,考核很分散,你可能在每一个模块都需要提及到积极所有权。但是在新版的框架里,股票和固收模块的相应内容已经全部集中移到了开头的政策模块。今年政策模块改了个名字叫做政策治理和战略,现在这个模块汇总了所有与积极所有权相关的ESG工作,从政策到实践都囊括了。而股票和固收这种特定的资产模块更加精简,聚焦在ESG的投研方法上,这样每个模块的考核重点就很聚焦。另外,UNPRI对一些难度特别高的,比如说一道题里面包含了很多考点的情况进行了简化,甚至是删除。我们的解读是UNPRI希望引导签署方去优先开展成本效益比较高的业绩工作,以更加循序渐进的方式,扎实去推进每一项ESG的具体内容。还有一个改版方向,您刚才提到的是signatory-centric,就是以签署方为中心。这个也体现在我们前面说的模块结构发生了变化,其实很多的指标细则是做了合并的,对信息要求的颗粒度也降低了,这都体现出UNPRI想要降低签署方填报的难度和成本。比如说旧版的每一个模块考核的内容和方向都特别多。填报上对于资管机构来说,是需要很多的部门大量的协同,会耗费非常多的人力时间跟资源。新版的指标,每个资产类别模块信息基本来自这相应资产模块的核心投研部门就可以了。此外,UNPRI为了降低填报工作的复杂程度,也降低了一些对签署方的具体信息颗粒度要求,还有很多题目是做了合并。原本是两道题,现在新版里面可能就是合并成一道题了。总的来说,UNPRI报告即使今年做了一些简化,仍然是一个很庞大的框架体系,需要充分去了解这个指标背后到底要求的是什么,才能很好做回应。
用系统方法论 对接国际话语体系
全景:鼎力每年自己填报UNPRI报告,同时支持市场上其他机构在填报。请问签署方如何更好贴合UNPRI的指标,并把机构自己的ESG最佳实践亮出来?
李奕熹:我们过去接触很多中国UNPRI签署方,可能没有太意识到ESG去投资是一个什么样的事情,然后就面临着要填报UNPRI报告的任务。国内绝大多数的投资机构并不是完全没有做过ESG投资的,只是过去他们把这个行为当做是基本面研究中的某一个小环节。或者整个投资研究决策的流程当中,他们有关注过环境、社会、公司治理的因素,只是没有很系统的方法论或者很结构化的团队在做这个事情。我们在做UNPRI报告填报的时候,如果能够理解这个指标本身到底在考核什么东西,我们的客户是能够很快反应过来说,其实我们过去做过什么事情,是符合国际上对于ESG投资的要求。我们会告诉国内的这些资管机构,责任投资、长期投资、价值投资这些理念本质跟ESG投资是一体的,ESG投资并不是什么很新鲜的东西。带着这样的一个理解,我们去看这些国际上的考核要求的时候,就会比较顺畅地完成这些指标信息收集和填报,包括UNPRI有时候会需要咱们提供一些具体案例。UNPRI可能会说公司参与的案例或者是投反对票的案例,咱们合作过的一些基金公司,他们会说没有专门针对ESG的方向的这种案例。我们会跟他们说其实在比如您考虑的一些股东大会的议题,有保护中小股东权益这一类也是ESG的一部分,只是说过去大家可能没有意识到。我觉得对于国内的资管机构去对标UNPRI一些要求时,可以着重去关注的这么一个点。
我们过去做的很多事情它本质是相同的,只是我们可能需要随着国际正式提出业绩概念之后,把很多过去零碎的工作重新做梳理和总结,未来以更加系统化的方式去开展,这是能够帮助我们很快去跟国际的理念和话语体系接轨的一个方式。
中国机构填报新版ESG报告注意事项
全景:您能再系统的给我们敲一下小黑板吗?就是说我们机构投资者在面对这次新的报告改版填写的时候,有什么特别需要注意的事项?
李奕熹:我们可以把UNPRI签署方分成两大类。第一大类是已经加入UNPRI比较长时间、往年也进行过填报的机构,我们倾向于认为这些机构的ESG投资发展水平在国内市场上处于相对靠前的位置。对于这些机构来说,今年更重要的是去把握新版跟旧版的变化,把握国际上对于ESG投资最新的关注点和要求到底是什么,这样能够做一些针对性的提升。今年我们认为较大的一个框架上的内容变动,其实是在气候风险管理这个模块上的。UNPRI在今年围绕气候模块提了很多很具体的颗粒度也很细的要求。比如咱们能够给金融机构提供的支持,事实上我们现在可以提供包括鼎立自己的专有的碳排放数据库,然后我们也可以协助金融机构开展投融资组合的碳测,气候风险分析或者是开展情景分析等等不同的方式,来帮助签署方很务实的去开展相关的这种ESG的风险管理工作,也能够很好的响应UNPRI的披露要求,这个是针对第一类,就是他们可能已经签署的时间比较长,然后自身也有一些相对成熟的投资实践的机构。第二类签署方是已经签署了UNPRI,但可能至今为止从来没有进行过披露的机构。这里又可以细分为今年5月份需要强制披露的,还有就是处于UNPRI给予首年窗口期豁免披露义务的这两种情况。不论今年是不是在强制披露年,我们都要去确保最低程度准备好一套比较完善的ESG投资政策体系流程,而且要配备好必要的管理团队跟工作团队,去确保ESG投资工作未来是能够顺利开展的。这个不仅仅是UNPRI报告考核的要求,同时为了顺利的推动ESG投资实践,它是一个必要的前置完成的一些基础性的准备工作。另外针对那些今年还在豁免期,不需要强制披露的UNPRI签署方,我们建议把握自愿披露年去做填报尝试,因为这个过程中你会去挖掘到问题或者是优势在哪里,这个会有助于就相当于我们在强制披露之前可以先完成一次差距分析,了解我们在下一年正式填报之前,我们怎么样能够更扎实的做好一些ESG投资水平的提升。
气候管理权重及信息颗粒度提升
全景:您刚有提到ESG新版报告,整体的细节颗粒度是下降的,但在气候板块,颗粒度反而是提升的。具体在这个板块的填写方面您有什么建议吗?
李奕熹:UNPRI在气候板块上的指标考核,其实是跟国际上另外一个非常影响力很大的机构,TCDF框架上是一致的。我们观测到,UNPRI这几年来对于气候风险管理这个模块的考核是肉眼可见的越来越细,并且填报强度也从最早的过半指标都是自愿披露,变成今天全部都是强制披露,所以这个事情其实并不是今年一个突然之间的变化,它其实是有迹可循的。我相信国内的所有资管机构也能感受到,不管是在国内还是在全球范围上,气候风险管理它已经成为ESG里面,重要性能够跟整个ESG平齐的这么一个程度的议题。如果想要去不管是出于很好的回应UNPRI还是说咱们真的很想务实的去提升一下自己在这方面的管理,我觉得一个是除了关注UNPRI今年考核的这些细节指标以外,另外也是更多的去参考TCDF给到的这样一个气候风险管理跟披露的框架。比如说他们会从战略、治理、风险管理指标目标上面提出一些问题,告诉大家需要做什么样的内容,UNPRI今年的考核基本上就是围绕这样一个框架去展开的,会询问签署方有没有这样的专项的管理政策,然后领导团队可能负什么样的责任,具体的在风险管理的工作上,我们采用什么样的指标,UNPRI甚至会考核说您采用的指标,算出来的数据是多少。如果是咱们国内的资管机构,其实如果现阶段还没有在这个主题上有一些非常有提前布局的话,我觉得可以去一方面去了解一下到底国际上对于这一类工作它的最佳实践要求是什么样的。另外一个就是像很多的机构,它一开始做一些投资,就会考虑咱们要买数据,要建一个ESG评价体系,未来来管理咱们的资产的 ESG情况,其实针对气候这个方向也是一样的,咱们其实可能要去参考一下市场上可用的这种碳排放的数据,还有一些气候风险的专项数据,那么我们也可以针对我们的持仓,包括组合层面构建一些碳排放的评价的这种体系,来去衡管理衡量跟管理我们的一个气候风险的大小。
不同ESG国际组织框架有共性 全景:除了UNPRI,国际上与ESG相关的倡议和标准还有很多。很多中国机构签署了UNPRI后,也会加入其他倡议和组织。这背后的原因是什么?中国机构投资者应该如何更好根据自身发展需要,来融入国际的标准和体系?
李奕熹:我觉得大量国际的ESG组织跟倡议的出现,一方面反映的是市场对ESG理念本身关注在持续飙升,另一方面其实也反映市场对获得ESG相关支持的需求在不断飙升,比如说ESG的标准、方法论和数据等等,因为我们留意这些ESG相关的组织和倡议会发现绝大多数是围绕建立一套标准的工作方法,去支持一些投资运作而诞生的。另外即使是同时加入不同的倡议和组织,也不需要去担心面临理念或者是框架上的冲突,因为总体上大部分的国际组织会去协同一起发布研究成果,比如我刚才提到的UNPRI报告框架,它对气候风险的考量基本上是充分融入了TCDF的框架建议。越来越多的机构关注和加入各类ESG的组织跟倡议,体现了各行各业,包括各利益相关方都开始协力倡导要采取ESG行动,共同去加速社会向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做转型。
聚焦中国机构投资者,国内的资管机构可以在充分理解自身的发展需求的基础上,选择一些合适的倡议去加入。一般来说加入这些组织的目的或者方向可以有三类,第一类是咱们认可组织的研究或者理念,希望通过成为签署方,有机会跟很多同行深入交流,在这个过程中提升自己的投资能力;第二类是希望加入一些影响力很大的国际组织,有机会参与共建可持续金融生态,为自己长期的ESG发展创造好的外部生态环境。当然也在这个过程当中,机构自己也能传播自己的ESG理念和实践,塑造和巩固品牌跟影响力。其实像成为UNPRI签署方就比较典型,它是可以服务于以上两个目的。第三类是去关注那些具有明确的功能性的,而且能够帮助机构提高某一块ESG管理水平的组织跟倡议。比如TCDF、气候行动100家,这些都是聚焦于气候议题的组织,而且他们本身开发了比较科学的管理工具和方法论,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给大家去针对气候议题进行合作和交流。总的来说,中国机构投资者还是要回到理解我们处在怎样的ESG投资发展阶段,希望通过融入这些组织获得怎样的帮助和支持,从这些角度可以更好把握什么时候融入,以及在这些国际组织和倡议中应当承担什么样的角色。
国内ESG投资紧跟监管方向
全景:刚刚提到的是国际组织方面,目前国内有没有相关的组织和标准是比较权威的,也是我们机构投资者可以着重去考虑去加入的?
李奕熹:国内目前为止有非常多自发的组织。权威性可能跟国际上影响力不太有可比性。但是国内的话其实我们看到有一些自发的组织在一起做研究,或者是做一些标准建立的工作,这一些小的工作团体其实我们见到过的不少。
其实参与这些工作是非常好的,有助于我们了解国内的市场现状,能够跟国外去作对比,但是目前国内ESG投资这个事情最终还是需要监管的大力驱动,大家还是会看监管的导向。所以权威导向的话,我觉得还是多关注类似于像基金业协会、保险资管协会,还有交易所的动向。我们了解到比如基金业协会成立了绿色与可持续发展委员会,下面有很多工作组,已经在开展非常多ESG投资相关的标准和规则研究。国内的机构投资者可以多关注监管发起的,不管是研究课题组,或是可持续相关的委员会,他们的动向会很大程度上影响国内资本市场未来ESG投资的走向。
统一监管尚缺 ESG投资市场多元是正常现象
全景:与ESG理念一样受关注的,还有ESG资管产品的纯度和风格漂移的问题。市场上有一些与ESG相关的资管产品重仓的是白酒股,您怎么看待这种现象?李奕熹:这个问题特别好。这种市场现象的背后反映的是两个事实,第一个还是缺乏强制的监管标准,第二个是市场中不同的参与方业绩评价标准不同,这两个因素都会影响到市场上ESG资管产品,不管是纯度不够,还是相对不那么规范的状态。首要的原因是国内暂时缺乏统一的ESG产品界定跟分类的方法论。如果没有很清晰的产品标准,市场上ESG产品的纯度自然是没有办法衡量的。在ESG发展比较先进的国际市场当中,通常监管方有足够的公信力和强制力来建设和推广ESG产品标准。比如我前面曾经提到过一次欧盟的可持续金融信息披露条例(SFDR),是欧洲证券及市场管理局制定的监管条例,它明确界定了浅绿、深绿这两类可持续基金,并要求这些基金要满足一定的条件,并且要按照比较高的标准进行披露。通过这种方式其实会迫使投资机构在宣称产品是ESG基金时,必须要以一个很谨慎的态度去建立跟维护它的投资策略。还有我们国家的香港市场。2021年,香港证监会也发布了一个有关ESG基金的信息披露通函,对于计划以ESG概念命名的基金会有很严格的披露要求,并且需要通过香港证监会的核准,才能够以ESG基金这样的名字去发行。到国内的金融监管机构其实已经在加强ESG金融产品监管上面做了很多尝试,不过我相信大家可能也意识到现阶段由于国内资本市场,咱们的整个ESG的投资理念方法论,还有标的就是这些企业ESG信息条件都不是特别的成熟,如果我们在现阶段过于严格,过于强制的去要求ESG产品标准的话,不一定能够在国内发挥作用。另外国内的一些产品基本都还在探索阶段,所以太过严格的强制标准,在技术上虽然是能够规范市场,但是一定程度上是会抑制市场活力的。当然等国内的ESG生态体系发展更成熟的时候,统一监管是一个必然的趋势。
由于缺乏统一的监管标准,市场上各类的主体自发探索建立ESG产品的界定分类标准,建立ESG评价体系。因为大家对ESG的内涵理解都不一样,这是一个必然的现象,也不完全是一个坏事。就是在近几年ESG的产品形式和数量都蓬勃发展的势头下,市场上各类的主体它必然是尝试构建自己的一套ESG界定跟评价方法。只是说各个主体的立场不同,资源跟能力不同,ESG产品界定的方法跟评价结果就会不一样。可能会出现一只产品或一个公司,采用两套不同的ESG界定方法和评价。比如您刚才提到的白酒股,其实很多人认为白酒股不是一个好的ESG标的,我觉得它的前提可能是觉得白酒这种产品有成瘾机制,不利于人体健康,但这个只是ESG评价当中的其中一个风险的考量。除了风险角度的考量以外,当然做总体的业绩评价,还要评估白酒企业如果在意识到ESG风险的基础上是怎么做管理的。比如在广告营销方面能够很有效避免误导消费者过度沉迷酒精;在产品生产过程中,采用一些更好的原材料或工序来避免从业者的健康在生产过程中受到影响等。我们发现MSCI的ESG评级其实给了国内某白酒企业一个很低的分数,但同时国内也有不少机构给相同的企业一个很高的评分,对这个现象就可以归因于我们认为是不同的评价主体,包括有时候投资机构自己在做投资研究做产品的时候,它的视角是有差异的,所以我们其实在现阶段很难说,比如说把一个白酒股纳入 ESG基金里面,它是好还是坏,因为在没有在没有监管出台统一标准的情况下,市场的观点多元化是一个很正常的现象。尽管现阶段可能也存在一些故意以ESG为噱头的产品,但是随着市场发展程度和规则建设不断提高,终将会被更优秀的产品替代。
优秀ESG资管产品:科学方法+信披机制
全景:您认为一个较为优秀的这种一些资管产品,它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特点呢?
李奕熹:AQ2也各不相同。比如有的投资人关注通过ESG因素降低投资风险,有的关注的通过ESG投资行为对社会产生积极影响,所以好的ESG资管产品没有绝对的标准,但首先一定有科学合理的、符合投资目标的投资方法论。其次是能通过比较好的信息披露的机制向市场证明我们这个策略是有效的。这也是境外包括SFDR在内对ESG金融产品监管的主要思路。我们近期有幸支持了一个香港基金公司去设计和开发一些产品。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感受到目前监管的角度,不是严格说咱们一定要采用什么方法或者数据的资管产品才能叫ESG产品,而是基金公司要非常清楚自己为什么要做ESG基金,打算怎么做,并且能够向监管向市场证明自己的策略和思路,为什么这个策略可以服务投资目标?我觉得这是在ESG投资市场条件还不太成熟的情况下,最适合ESG理念发展,又能避免ESG概念被滥用的很好的方式。
ESG投资:超额收益 or 风险管理?
全景:还有观点认为ESG限制了投资范围,增加了投资成本。同时ESG投资标的,例如上市公司,如果将过多成本投入在ESG上,利润可能受影响。投资这些标的的资管产品,收益可能也会承压。您如何看ESG投资理念和超额收益率之间的关系?
李奕熹:这个问题其实业界包括学术界都有很多的研究,我觉得有个重要前提跟我们刚才上一个问题讨论的是息息相关的。每个人对于ESG投资的定义和需求可能是不一样的,有些投资者会把ESG跟道德价值观联系在一起。从这个角度来说,他会认为开展ESG投资天然就是要舍弃掉一些不那么符合我的价值取向的行业,有些投资人会把ESG投资跟负面筛选和主题投资划等号。然后在市场上也没有一个特别统一或者严格的标准界定ESG的评价跟筛选。从这个角度投资人可能会认为考虑ESG因素好像是在我原本的投资业务基础上增加了一个负担,会限制我的投资范围,增加我的投资成本。但是本质上的话,如果我们就是参照UNPRI对责任投资的定义,我们会发现影响力很大的ESG,国际组织它本身也并不主张要通过ESG投资来限制投资范围,相反的 ESG理念本身,它其实是要强调投资人在投资决策的过程当中要去考虑,就尽可能的去考虑所有的潜在的会对投资收益造成影响的信息,其中包括了大家一贯会关注的财务信息基本面信息,那也包括过去大家可能关注较少的非财务信息,包括ESG信息,所以ESG投资理念我觉得本意不是要给投资流程带来额外的负担或者是增加成本,所以抛开标准问题的话,如果总体上去探讨,也许投资理念对投资的影响,我觉得我们可以从ESG对投资标的的价值驱动力的影响,去考虑ESG通过机制影响标的的利润和收益表现,目前对很多金融机构来说,就是比起追求超额收益,可能更多的是认为ESG其实偏向一种风险管理手段。我们一般认为ESG管理做得不好的企业,基于它的行业特性,它可能面临一些诸如数据泄露、安全事故、员工诉讼,甚至是财务造假,这些都是ESG的负面事件。如果他的ESG管理做得很差,他可能面临这种负面事件的几率就会比较高。这一些负面事件的发生会降低企业的无形资产估值,会提升企业的运营成本,对企业整体的财务表现发生很负面的影响。所以对于金融机构来说,ESG投资更多是帮助机构剔除具有那种重大ESG风险的企业,或者是ESG管理特别薄弱的企业,从这个角度可以减少咱们投资组合的下行风险,理论上借助传导机制,投资机构是可以通过对企业ESG表现的考察,来调整对企业内在价值和未来价值的预期,通过合理调整财务预测和估值,更好做投资决策。但是这个传导机制当中,在整个传导机制当中,到底ESG带来了多少的超额收益,就是归因有多少能归到ESG上面?其实目前为止没有一个很好的方法论,我觉得这个可能也是带来很多投资者的疑惑,就是说ESG投资到底跟超额收益之间存不存在关系,可能难点是在于在于它的影响是很难单独归因跟量化的。在ESG三个维度里面,可能G是相对来说市场更加认可,能够与企业财务表现形成很显著的正相关的这么一个因素。因为如果一个企业有稳健的治理结构和内部控制体系,往往我们都会相信它有潜力能够取得长期稳定的正向的财务表现,并且相较于E和S维度 G维度的证券监管体系也更加成熟,数据可得性也更高,也更易形成系统的方法论,对被投企业进行评价跟分析。我们相信随着未来在整个ESG信息披露, ESG的监管体系越来越成熟,其实我们能够在像我们4年前开发 G的一个评级体系一样的,未来我们也能够拿到非常高质量的数据,然后去开展E和S的一些有效的评估,这些工作的开展会有助于未来咱们更好去落实跟评估ESG去投资它到底对于我们整体的财务绩效带来了多大的影响。另外就是我们也看过有些研究,它会通过统计学上做数据分析的方法,来去论证ESG投资跟超额收益的关系。比如我们前段时间看到摩根士丹利就有一系列的研究,他对美国04年到现在所有的ESG主题基金跟ETF表现做了一个跟踪,将它们与相应的传统产品收益风险做了对比,结论就是说可持续投资在财务回报上的价值在最近几年是越来越明显的,并且抗风险能力也在新冠疫情造成的市场动荡当中得到体现。当然很多投资机构都开展过类似的研究。总的来说,在目前全球的市场异动跟ESG快速变化的情景下,统计学的方法是能够探索到ESG跟收益风险之间存在相关性的,但是确实很难明确它能够稳定的带来超额收益。当然在复杂的资本市场当中,其实本来也没有很特定的投资策略,能够完全躲避所有因素干扰,去很稳定的保证超额收益。但这些大量的研究让我们探索到成熟的市场上收益,成熟的ESG市场上,它的收益跟风险表现确实跟ESG因素是相关的。